» 内容
人文榆林 | 三十里盐湾

2022-09-14 11:35 网站首页 > 盐业文化 > 文化作品 > 来源:澎湃新闻

一弯三十里,两岸盛产食盐,东岸上盐湾因此而得名。
关键字: 榆林,上盐湾,盐

无定河——黄河在陕北的最大支流,是陕北人民的母亲河。

她汇集了榆溪河东流十五里后,渐渐向南打了一个弯;一弯三十里,两岸盛产食盐,东岸上盐湾因此而得名。追寻历史的足迹,看盐湾世事沧桑,令人油然而生对生活无穷的回味和对生命深刻的感悟。

u=4046220749,3949394888&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jpg

三十里盐湾是无定河上下最为开阔的地段,但大都是盐碱地。在盐碱滩上采集盐土熬制小盐,曾是一项古老产业。这里所产的食盐色泽雪白,颗细粒小,味道清醇,可直接食用。

上盐湾的小盐,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设有盐官。上盐湾镇的碎金驿村是无定河大川的咽喉之地,宋代官方在这里设立专门和北方少数民族进行商品贸易的“榷场”。

据明代文章总集《皇明经世文编》记载,当时延绥镇管辖的马湖峪、三眼泉、周田寨和上盐湾、下盐湾的盐都称为碎金驿盐。

民国期间一度盐税很高,小盐生产几乎陷于停顿,后期又得以恢复。后来因定边池盐(大盐)满足供应,限制小盐发展生产,部分盐碱滩地整畦开渠,垦为农田。进入20世纪80年代,上、下盐湾又办起几家盐坊。

u=2221260592,2364029624&fm=253&fmt=auto&app=120&f=JPEG.webp.jpg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食用碘盐供应充足,且有利于健康,熬制小盐也因无利可图,这项产业也就渐渐消失了。

本世纪初,佳县、米脂、榆林以及清涧一带探明地下蕴藏着巨大的优质盐矿,可供万年开采。目前,榆林大型盐化工厂已经建起多个。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民们焕发出巨大潜力,自发将这片白花花的盐碱滩改造成了稻田,稻谷遍野如江南水乡一般。

3ceade280c814c47ae5d73fc621b2294.jpg

夏日里,平整开阔的两岸像铺了翠绿的地毯;秋收季节,两岸一片金黄,谷香满川。这里水稻只种一茬,生长期长,阳光充足,所产稻米也香,很受欢迎。

历史上,无定河流域是中原各朝的西北边陲,与北方各少数民族交界,属于战略要地。西汉,汉高祖时期(前206),在上郡(榆林地区)设独乐县和鸿门县。独乐县就设在今天的上盐湾,下辖米脂。

无定河流域是陕北流域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东西南北的天然走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时期,永乐城著名的“永乐之战”就发生在河西党岔乡至河东榆河堡、上盐湾、镇川和米脂一带。

永乐城究竟在哪里,有很多说法。

有人说永乐城是今横山县党岔乡石峁村龙家寨,有人说是现在的镇川镇石崖地的罗兀寨,还有人说是今榆阳区上盐湾镇上盐湾村东北的“古城”。

src=http___img.bendi5.com_m00_5b_40_f9afcb2088c2c52db7a66d58159e466e.jpg&refer=http___img.bendi5.webp.jpg

西北大学教授吕卓民在《永乐筑城与永乐之战》一文中说:

“永乐城,又名银川寨,在今陕西榆林县上盐湾乡上盐湾村,是北宋于元丰四年(1081)收复西夏所据银州后,为实施占据横山,俯视兴灵的战略方针,修筑而取代故银州的新城。”

据史料记载,银州故城指的是今横山县党岔乡石峁村龙家寨。党岔乡石峁村龙家寨(故银州)南二十五里地自然就是上盐湾。而1996年新修《榆林市志》“卷一大事记”记载:

“元丰五年(1082)八月,宋给事中徐禧、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等役兵丁在距银州城南50里地修筑成以永乐(今米脂马湖峪)为中心6寨6堡(在今横山石峁及榆林镇川交界一带),称永乐城,神宗赐名‘银川寨’。”

按此说法,上盐湾又只是其中的一个寨堡。这一观点可能来源于梁金奎先生在《宋永乐城址考辩》一文中的观点。对此,吕卓民在《宋永乐城考》一文中专门提到并给予反驳,指出梁金奎对相关文献记载的理解有误。

在此文中,吕卓民认为: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敌骑寻自明堂川入驻寨城侧,与夏州烽台相对,置阵于无定河西,硕望官军。’这条记载清楚说明夏军是从无定河西岸向东岸发起进攻的,永乐城当在无定河的东岸。而前两说(一说米脂西北马湖峪,一说党岔乡石峁村龙家寨)所指的永乐古城位置都在无定河的西岸,与永乐城的这一地望条件不相符,无疑是错误的。相反,位于无定河东岸的上盐湾古城址则符合这一地望条件。”

98838a9cfe424f07bb77f63f39dedccb.jpeg

上盐湾商业不发达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对鱼河堡和镇川堡,上盐湾是一块利于农桑又盛产小盐的相对平静之地,人多朴实无华、吃苦耐劳。

这里虽然没有发达的商贸,但也交通方便,信息灵通。在这样一块淳厚的土地上,成长出不少走南闯北的社会精英和商界翘楚。

很多土生土长的盐湾人,就是从这土里土气的窑洞里走出去,从父辈洒遍汗水的黄土高坡上走出去,从只有窑洞做教室的校园里走出去,走到了县城、省城甚至京城,走到了部队、企业或是政府机关。

在省城西安,盐湾人成立了同乡会,每年的二月二大家欢聚一堂,拉不够的家乡话,叙不完的故乡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不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忘不了这片故土:那里不仅有他们的父老乡亲,还有他们乐趣无穷的儿时记忆;那里记载着他们的青春足迹,是励志之源泉,是他们灵魂真正得以涤荡和平静之地。

三十里盐湾永远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图片均据网络)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