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舌尖上的战争》
盐业和盐税的争夺在民国的军阀混战时期也是战争的重要导火索,这在西南军阀的争斗中尤其明显。
1911年10月30日云南独立后,滇军便于当年11月14日和次年1月27日,分别以援蜀、北伐为名进入四川、贵州两省。援蜀军入川后,驻川南叙府一带,随即又消灭了自称川南都督的“同志军”首领周鸿勋的部队,进占自流井,掌握了这一当时四川最为重要的财富之地——此地区的盐税,历来是四川最为重要的赋税收入来源。以1911年的比重来看,盐税占全川常年赋税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川南盐税又占了总盐税的九成比例。四川方面派出了川军第一师和滇军交战抢回自己的盐,双方交战的地点是自贡盐井30公里界场碑。川军第一师,就是原先的清末第十七镇,师长是日本士官六期毕业生周骏,装备、训练和军官素质是川军之冠。滇军虽然总体不弱于川军,从软件上讲滇军的军官培训机构云南讲武堂的教学质量也是很高的,很多川军军官也是那里毕业。在武器装备上滇军一向从法国进口武器装备,并不是没见过世面。但滇军毕竟是孤军作战,又缺乏补充,经不起持久战的消耗,滇军被迫撤回云南。
正在辛勤工作的自流井盐工
滇军临行前,也没忘了在驻地捞上一把。驻军自流井的第一梯团第三支队黄毓成部,向当地商会勒索了现洋5万元,滇军第二梯团在合江袭击了“同志军”黄方的部队,劫夺盐款白银三十多万两。巨大的收获刺激了滇军上下,是以后滇军图谋四川的预演。
袁世凯称帝后的蔡锷组织护国军北上四川,蔡锷的老部下云南军阀唐继尧派出了3000人支持蔡锷。在五个多月的护国之战中蔡锷在四川多次以少胜多大胜北洋军,而四川军队也以第一师师长刘存厚为首大批投到护国军阵营,其他的川军也在驻足观望。在这场为期五个月的大战中,很多后来的风云人物还只是崭露头角。在护国战争中北洋军中一向以善战著称的吴佩孚、冯玉祥都没在蔡锷手中占得便宜,川军方面日后大名鼎鼎的杨森、刘湘也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十大元帅中的朱德元帅当时是蔡锷手下的猛将,而刘伯承元帅则是自发组织了护国军第一支队。护国战争的结果是全国超过半数的师长联名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头人赫然就是北洋之虎段祺瑞。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去世,北洋军开始撤出四川。1916年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八月份蔡锷就病重不能管理四川事务,11月8日蔡锷在日本去世。蔡锷和袁世凯的相继离世客观上便宜了唐继尧。
唐继尧在蔡锷和北洋军开战时吝啬的像守财奴,护国战争结束后却大方得很,不断派兵给蔡锷。蔡锷在7月18日发出“皓”电质问唐继尧:“迩者滇省于袁氏倒毙之后,于刚出发之军,不惟不予撤回,反饬仍前进,未出发者,亦令克期出发,锷诚愚钝,实未解命意所在。”唐继尧派兵的原因就是抢盐抢地盘,在1915年自贡盐井的盐税收入就高达五百七十多万银元。而当时滇军一个师的军费至多不过120万银元一年,这是滇军占据四川后给自己部下开出的优厚军饷。而川军一个师的军饷开支是80万银元一年,这是滇军故意限制川军的产物。综合来看当时西南的行情是供养一个师一年需要100万银元一年,占有了自贡盐井就可以让滇军至少扩充出5个师的兵力。蔡锷在发出这份电报后没多久就因病不能办公,唐继尧则加强了拉拢罗佩金等人的力度。蔡锷去世后,罗佩金成了蔡锷的接班人,而滇军在四川的总兵力也达到了三万多人,是护国战争时的10倍。罗佩金很“识相”的站到了滇军一方,把四川全省的兵工厂提供给滇军无偿使用,还把自贡盐井收入用于滇军驻扎。罗佩金在四川明目张胆的执行“强滇弱川”政策,强行解散了川军第四师。这种做派让川军携起手来共同对抗滇军,刘存厚就充当了川军的首领来对抗罗佩金。1917年4月18日刘、罗之战爆发,仅仅7天,罗佩金就丢了督军大印,狼狈的撤出成都。刘罗二人七日大战的结果是成都民房被毁三千余间,民众死伤八千余人,财产损失无数。接下来刘存厚又击败了黔军出身的戴戡,大有雄霸四川之势。
1917年7月护法运动爆发,唐继尧看准机会组织了“滇黔靖国联军”一统滇黔两省武装力量,准备再次到四川抢盐。唐继尧自任抢盐大军总司令,以杨蓁为总参谋长,以顾品珍、赵又新、瘐恩旸、黄毓成、张开儒、方声涛、张熙、叶荃分任八个军总司令,加上黔军王文华第一师,共七十多营约四万人。1917年11月14日,唐继尧以川军刘存厚阻碍滇军护法救国为名,率滇黔联军誓师出发,发动了四川靖国战争。12月4日,滇黔联军进入重庆,向川南进击,于12月14日占领泸州。大义的名头还是很管用的,12月21日,川军熊克武、但懋辛、石青阳(这三人都是同盟会元老,唐继尧打出国父的主张还是很有威力的)等通电加入靖国联军,推举熊克武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并推举唐继尧为滇川黔靖国联军总司令。
1918年1月9日,熊克武召集川、滇、黔靖国各军将领在重庆开会,决定兵分三路,直取成都。东路由滇军顾品珍、赵又新统领;中路由黔军袁祖铭、王天培统领;北路由川军第五师但懋辛统领。2月20日,三省联军攻入成都,刘存厚等部退往陕南汉中地区。2月25日,唐继尧以三省盟主的身份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兼省长。此后的几个月里联军就在不断的交易中度过,九月份唐继尧终于显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他还是要抢盐抢钱抢地盘。他和贵州督军刘显世联手炮制的《川滇黔三省同盟计划书》中明确规定:四川兵工厂作北伐军械弹药补充,归联军管辖支配;四川造币厂亦归联军管辖支配;四川全省厘税,包括盐税、并税、酒税等,作北伐军军饷的补充,实则是作滇黔军的军饷;资中、资阳、简阳、叙府、泸州、重庆、万县及自流井、荣县、威远和会理、宁远、酉阳、秀山各属,凡川东南财富之区,悉作滇黔军所有;上述各项由联军总部在重庆特设机构主持办理。熊克武虽然依靠唐继尧才得以主政四川,但看到这份协议也是拒不签字,因为签了这份协议,四川的财税资源就基本上都和四川势力说再见了。熊克武不签字不代表唐继尧不抢盐,四川的盐税成了唐继尧扩充势力的最佳动力。
时间到了1920年,在两年时间里熊克武一方面自己和党内的“实业派”争斗,一方面积蓄力量,终于有了和滇军叫板的本钱。滇军掌管四川盐税的人是赵又新,赵又新一度是朱德元帅的上司,在护国战争后就掌管过自贡盐税。唐继尧让他掌管盐税可能就是看重了这份经历,由于身在川滇两军争夺的焦点地区,赵又新对川军的动向比较敏感,在川军准备动手之前就向唐继尧提出了预警。唐继尧对阵熊克武的战争是先胜后败,甚至被自己的部下顾品珍一度赶出昆明。赵又新也遭到了背叛,他被一手提拔的四川人杨森反叛击败,落下了战败身亡的结局。杨森的这次反叛收获颇丰,他获得了自贡盐井的控制权,势力大涨,在此后数年里成了可以左右四川的川军巨头。
自流井古法制盐的流程图,盐卤需要通过抽取,蒸发等步骤才能制成出售
北伐过后,南京国民政府全面恢复稽核机关职权,专掌税收,不受债约束缚,外债改由财政部负责偿还,盐税成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一大收入来源。1937年抗战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前三名分别是海关税收、鸦片专卖、盐税。民国时代的盐枭武装依旧猖獗,民国政府负责为收取盐税保驾护航的税警总团自然也成了精锐部队,甚至连国民党内一些正规军都无法比拟。税警总团拥有中国最早的装甲部队,装备有“卡登罗伊德”超轻型坦克、维克斯两栖战车,在防空火力上有欧立根防空机炮。税警总团的步枪主要是德制1924年式标准型毛瑟系列枪或是比利时的fn1924/30步骑枪,轻机枪多是从捷克进口的zb26,重机枪则多为马克沁二四式水冷式重机枪,手枪是大名鼎鼎的7.63毫米毛瑟m1932。这支比正规军还精锐的“特殊部队”一半驻扎在南京国民政府辖下最大的食盐产地,苏北的海州;另一半驻扎在全国主要物流中心上海,并曾经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之中有过不错的表现。税警总团的人事任免最初有财政部部长宋子文负责,弗吉尼亚军校毕业的孙立人是税警总团的军事主官。1934年蒋介石开始收编这支武装,任命黄杰为负责人,后来成了新一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抗战时期延安出产的食盐非常畅销,负责财经工作的陈云还利用国民党政府的盐业政策,在盐业投机生意中为抗日事业赚取了大笔经费。新四军的财政收入中盐业收入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四军的总部就设立在苏北盐业中心盐城。可以说盐业带给中国各派抗日武装力量的收入是中国坚持八年抗战得以胜利的一大因素。
其实在世界范围里,运用食盐禁运迫使对方就范的例子很多。最频繁使用这种武器的是汉萨同盟,汉萨同盟的核心城市之一吕贝克就是中世纪欧洲制盐业的中心。盐为汉萨同盟带来了巨额财富,禁运食盐更让汉萨同盟获得了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免税的特权,一旦面临不友好的举动,汉萨同盟的第一反应就像今天的OPEC一样想到禁运这个法宝。同样靠贩盐取得第一桶金的还有威尼斯人,威尼斯原本是仅有一连串珊瑚小岛的滩涂之地。“处于咸水沼泽之中,无土地可耕,无石可采,无铁可铸,无木材可作房舍,甚至无清水可饮。”由于缺乏可耕地,威尼斯人只有向大海索取生存资源。从地中海中制盐然后贩运到缺盐的欧洲内陆,威尼斯商人因此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没有黄金人们可以生存,但是盐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威尼斯人发迹后的总结。有了这两个奸商做榜样,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人也学会了用食盐当武器压榨统治殖民地民众。
西班牙人征服美洲之处就控制了他们知道的所有盐泉,向印第安人征收盐税也是西班牙帝国在美洲开发初期的主要收入之一。尼德兰战争时西班牙断绝了对荷兰的供盐,荷兰人则另辟蹊径从西班牙控制下的南美洲委内瑞拉盐湖取得了充足的食盐,使得西班牙人的封锁政策得以破产。荷兰人自己尝过缺盐的苦,却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君子,他们在摩鹿加群岛复制了西班牙人的做法。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摩鹿加群岛严格控制食盐输入,实行盐业专卖。在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经营下,每担食盐的售价从2荷兰盾暴涨到六七十荷兰盾。
垄断印度盐业的英国东印度公司
开发殖民地同样需要食盐,英国人在北美洲进行殖民开发时饱受缺盐之苦。今天的北美大陆并不缺盐,当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北美的印第安人没有大规模的制盐能力,盐泉的发现需要殖民者自己一点点的探索。英国人用尽一切办法在加勒比海附近为北美殖民地寻找食盐,百慕大、托尔图加岛(加勒比海盗系列中的海盗港)、大伊纳瓜岛(现在属于巴拿马)等地都是英国人寻找食盐的地方。英国人在自己统治下的印度也同样是大发食盐专卖的横财,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793年到1844年间靠着盐业专卖搜刮了印度8000万英镑的财富,折合白银2.5亿两左右。这还只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专卖的批发收入,大大小小的盐业零售商的层层加价让印度人把吃盐当成了奢望。
【战争事典特辑025】《舌尖上的战争》